糖尿病是一組常見有遺傳傾向的內分泌系統疾病,
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糖、脂肪、蛋白質代謝紊亂,
以血糖增高和尿糖為特徵,
進而導致多個系統、多個臟器損害的綜合徵。
該病僅次於心腦血管病和腫瘤,
被列為世界第三大疾病。
據台灣衛生署發布資料顯示,
台灣糖尿病死亡率比美國和新加坡高出三倍多。

糖尿病現代西醫稱為Diabetes Mellitus
Mellitus 原於拉丁文,有蜂蜜、示尿甜如蜜之意。
中醫對糖尿病的發病機理及臨床表現早有認識。
在中醫學中,糖尿病屬消渴病範疇,
中醫古文獻中也稱為渴病、肺消、消癉。
“消"指消穀、消爍、消耗、消瘦之意。
景岳全書謂:“消,消爍也,亦消耗也。
凡陰陽氣血日見消敗者,皆謂之消"。
至於“渴”,指口渴欲多喝水。所以從消渴病名,
也可以看出中醫對該病的臨床表現早已有很深刻的認識。

什麼是糖尿病?

糖尿病即中醫所講的消渴病。
其臨床的典型症狀為多飲、多食、多尿、尿有甜味,
久則形體消瘦。最早記述見於《黃帝內經》謂:
“有病口甘者······,此五氣之濫也,
名曰脾癉······,此肥美之所發也。
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。肥者令人內熱,
甘者令人中滿,故其氣上溢,轉為消渴”。
其後歷代的醫書多有消渴病的記載,
到了隋代甄立言所下的定義:
“渴而飲水多,小便數…… 甜者,皆是消渴也”。

糖尿病的診斷

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-代謝疾病,其主要特點是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過高。

長期高血糖可使糖、蛋白質、脂肪的代謝發生紊亂,
導致一系列機體內生化功能改變,
和臟腑各系統的病變,形成多種合併症,
有的經久不癒,因此,測定血中葡萄糖的含量,
不但是糖尿病診斷的重要指標,
而且也是分析併發症,評估預後的重要參考。

世界衛生組織(WHO)於1995年,
成立糖尿病國際專家委員會,
1997年該會重新公布糖尿病診斷標準,
凡有下列3種情況之一者,即可暫定為診斷糖尿病。
(須有相關症狀及其他證據才能最後確診):
☘空腹時血漿血糖≧126mg/dl
☘餐後血漿血糖≧200mg/dl
☘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,空腹口服葡萄糖75克,2小時後血漿血糖≧200mg/dl

正常人空腹時血漿葡萄糖應<100mg/dl。
若>100、<126mg/dl時,
稱為臨界血糖,或有損害的空腹血糖。

一般尿糖只能為糖尿病診斷的預試指標,
尿糖檢查出現陽性時,
應作血糖檢查以確診,
因為有多種特殊情況可出現尿糖反應陽性,
但血糖卻正常,如腎性尿糖、孕婦、
內分泌腺機能亢進,長期飢餓性尿糖,
腦部疾病,使用磺肢、氯黴素、四環素、
維他命C、阿司匹靈、某些痛風藥、
降壓藥等,都可能使尿糖檢查出現假陽性。

此外,在分析病情及確定病型時,
還常作血清胰島素測定、C肽測定、尿酮體檢查等。

糖尿病易患族群

1.近親是糖尿病者:

糖尿病是一組有遺傳傾向的病,近親是糖尿病者,其罹患率比-般人高5倍。

近年胰島素基因及胰島素受體基因雖然都已闡明,
但發現此兩基因異常者,占糖尿病患者的比例不高,
因此,科學家致力於尋找其他影響糖代謝基因,
葡萄糖激酶基因改變及活性下降,
現已證實與糖代謝密切相關。
而該酶基因改變亦與遺傳有關。

2.肥胖者:

肥胖是發生糖尿病最重要的可矯正的危險因子,
初發病者十之八、九都是肥胖者,
特別是體重質量指數超過27的人,更得當心。
體重質量指數BMI=體重(kg)/身高(m)
若 24則為超重,大於27者為肥胖,
罹患糖尿病的比率更大。

3.年逾四十者:

人過了不惑之年高,糖尿病的發病率會突然升,
隨著年齡增長會越來越高,
一般40歲後發病率約5~10%,
但65歲後每4個人中就可能有一人發病。

4.心腦血管病患者:

高血壓、冠心病、腦血管病及血脂異常者,
和糖尿病密切相關,糖尿病患者易得心腦血管病;
反之,心腦血管病者亦易患糖尿病。

5.酗酒者:

常酗酒的人除對肝腎損壞外,
對胰臟也有很大的影響,胰臟炎發病較高,
胰島素分泌能力下降,因而也易引發糖尿病。

6.長期使用類固醇、避孕藥、利尿藥者:

會造成新陳代謝異常,使血糖持續升高。
因此,有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冠心病、
腦血管病和血脂異常等慢性病家族史的女性,
應盡量避免使用避孕藥避孕。

7.烏腳病流行區:

台南布袋等烏腳病流行地區,
民眾罹患糖尿病的危險性較高,
可能與砷的暴露量有密切關係。

此外,懷孕時體內額外需求及胎盤激素的增加,
常促使糖尿病明朗化;身體因外傷、開刀等傷害,
也會使潛伏的糖尿病顯現;工作壓力,
情緒反應過度,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。